这两天,中国男足前队长冯潇霆与著名小品演员巩汉林在网上打起了嘴仗。后者抨击国足高薪低能,给大伙丢脸;前者回呛,“中国足球不需要键盘侠”。“吃瓜群众”也各自站队,吵得不可开交。
多年来,调侃国足的段子不少,小品也常以此抖包袱。这回因为吐槽掀起舆论风波,反倒有点出人意料。而不论孰是孰非,至少有两点应该明确——一是,国足之弊众人皆知,爱之深责之切没问题,但隔空谩骂人身攻击不妥,也解决不了问题;二是,竞技体育靠成绩说话,成绩不行挨批,再正常不过,球员听不得批评,动不动怨大环境,认为骂声太多让大伙在场上不敢做动作,不仅“玻璃心”,还有甩锅之嫌。
一场没有营养的骂战,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很多人看待和讨论中国足球的一大特点——浮躁。这么多年,国足没少上热搜。但众声喧哗里头,有多少理性讨论?即便是有,又有多少人听进去了?如果说外行看热闹,可所谓内行呢,又足够清醒吗?就拿冯潇霆们来说,被吐槽了脸上挂不住可以理解,但接下来一个劲抱屈,抛出欠薪、舆论压力等问题,又站得住脚吗?前些年,“金元足球”带火了中国球市,球员年薪动辄以百万千万计,国家队成绩水涨船高了吗?说白了,中国足球最不缺的就是“口水”,最不需要的就是打嘴仗。来来回回,年复一年,如此这般岂非于事无补?
中国足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脚踏实地,尊重规律。这一点上,冯潇霆举的例子倒是很准确。2018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日本队在最后14秒被比利时队绝杀。为了深度剖析其中的原因,日本NHK电视台专门拍了一个50分钟的纪录片《罗斯托夫的14秒》,让那场比赛的亲历者在镜头前一帧一帧地讲述其间的技术处理、心理活动、环境制约等。中国并非没有如此务本求实的实践。比如,从2000年开始,足球名帅徐根宝蛰伏崇明岛十余年,最终培养出武磊、颜骏凌等一批优秀球员。可反观当下,跟着金钱名利,纠结虚无网评,盯着短期成绩的中国足球,本末倒置何其严重?
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在怎么说,而在怎么做。短期来看,球员们应当打磨球技、奋勇拼搏,即便技不如人,也要踢出精气神。长期来看,相关方面要拿出专业态度,做好体制机制改革,改善联赛运营环境和水平,下大力气投入青训……打铁还需自身硬,肯下苦功夫,中国足球才可能踢出好成绩,用事实为自己正名。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