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研究员熊和平在此间表示,重视发挥麻类作物突出的固碳作用,开发麻类多用途利用价值,麻类产业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中就可以大有作为。他是在今天结束的国际麻类多用途利用产业大会上作此番表述的。
熊和平在题为《碳中和背景下麻类产业趋势与建议》的主旨报告中指出,麻类作物对土壤、气候的适应能力强,在干旱、贫瘠、污染土壤中也能获得较高产量。由于麻类主要收获植物的营养体,在长期的育种选择下,麻类的生物产量普遍高于以收获籽粒为主的粮食作物:一亩苎麻可以收获1.8吨以上干物质,一亩红麻可以收获2吨以上,而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因此固碳能力突出,仅原麻的碳汇就接近600公斤/公顷的二氧化碳当量。麻类种植过程中,根系、落叶在土壤中腐烂,转变为有机质,也增加了土壤碳汇。
熊和平强调,另一方面,麻纤维只占到一株麻5%的重量,“仅仅利用麻纤维,就意味着农民种植的麻有95%的物质通过生产损耗、废弃等途径白白浪费”。严重浪费也就意味着严重排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提出“一麻多用”的理念,并研发的麻类多用途技术,挖掘麻骨、麻叶这些“副产物”的新价值,高效加工为食物、药物、饲料、生物质材料等等。麻类资源利用率提高到了80%以上,更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通过这种循环利用模式,显著降低了麻类生产的碳排放强度。
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所长杨永坤研究员透露,该所正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天然纤维组织以及世界多国建立紧密的国际合作关系,以国际天然纤维组织落户麻类所为契机,领衔启动国际天然纤维产业研发计划,在麻类多用途利用以及产业全球规划与政策制定方面展现中国担当。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新商报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imtoken下载 |imtoken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尼达尼布翻译 |媒体采购网
中国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