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电动自行车自燃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今年5月成都发生的电动车爆燃事件更是教训惨痛。公众对整治电动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呼声极高。
8月1日《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治理电动车上楼有了尚方宝剑,小区业主、物业、社区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更加明晰。
新规明确,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最高可处以10000元罚款,处罚的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新规实施前后,记者在探访武汉三镇多个小区发现,电动车违规进楼的现象仍然十分常见。对于电动车上楼充电,不少居民坦言,知道电动车进楼充电有隐患,但是也有苦衷。由于电动车停车棚、充电桩配置严重不足,不少居民被迫推着电动车在楼道内充电。在一些小区,整治成了一阵风,电动车上楼形成了“拉锯战”。
治理电动车充电乱象,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物业虽然采取了一些举措,但总体感觉力度还不够大,治标的行动多,治本的办法少。治理电动车上楼,需要堵疏结合。首先要做好“楼下”的文章,从规划的角度,解决好电动车集中存放和充电场所问题。对于缺少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小区,房管部门要指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积极与业主委员会协商,依法增建、改建电动车集中停放场所,规范安装集中充电、消防等配套设施。其次政府部门、社区、物业等要加强监管,宁可跨前一步重叠交叉,也不后退一步形成空隙,真正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出现监管真空。业主要认识到电动车上楼带来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个人也将承担法律责任。物业服务企业作为住宅小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履行消防安全责任。
“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对电动车上楼安全隐患,我们不能抱有半点侥幸心理,需要尽快补齐电动车停放和充电设施不足的短板,从源头上彻底消除隐患,筑牢安全防范屏障。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新商报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imtoken下载 |imtoken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尼达尼布翻译 |媒体采购网
中国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