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13日发表作者尼尔·欧文的一篇文章,题为《开始乐观看待经济的17个理由》,全文摘编如下:
21世纪的头20年与我作为一名经济作家的职业生涯几乎完全重合。这就是为什么我最出名的就是撰写从不祥到悲观到可怕的各种故事。但在这个疫情时期,尽管这话听上去很奇怪,我竟然开始变得乐观起来。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因为有那么多人还在承受痛苦。另外,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悲观的看法一直是正确的。
然而,我认为这些消极因素已经走到尽头的理由不是1个,而是17个。
1.番茄酱可能已经准备流出来了
1987年,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说:“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计算机时代到来的踪迹,唯独从生产率的数字上看不到。”企业充分利用了计算能力的迅速提高,但总体经济的生产率并没有真正变得更高。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供应链管理和工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创新使企业充分发掘每小时劳动和一美元资本投入的经济产出。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索洛悖论反映了一种观点:无论多么具有革命性,创新在发明出来后往往都不会对更大规模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企业通常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弄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它,而解决缺陷和降低成本则要更长时间。
可一旦障碍被清除,创新就能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这就像一句老话:“使劲摇晃番茄酱瓶子,开始一点都出不来,接着出来一大坨。”经济学家埃里克·布林约尔松、丹尼尔·罗克和查德·赛弗森称之为“生产率J曲线”,即一种重要的新通用技术——他们以人工智能作为当代的例子——表面上看最初会抑制生产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使经济潜力的增长得到更强劲的释放??雌鹄雌笠低度肓舜罅抗ぷ魅疵挥谢乇?,可一旦这些回报开始出现,其速度就会比当初所想象的要更快。
2.21世纪20年代的电池技术看起来有点像20世纪90年代的微处理器
记得摩尔定律吗?该定律认为,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可以安装在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会翻一番。这就是为什么你正在佩戴的手表比20世纪60年代把人类送入外太空的装置具有更强的计算处理能力。
电池技术并没有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但也没有落后太多。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在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后,锂电池组的价格自2010年以来已经下跌了89%,而且还将进一步下跌。太阳能电池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使得廉价清洁能源普及的前景更加被看好。
另一个相似之处是:微处理器和电池本身并不是终点,而是能够带来许多其他创新的技术。速度快、价格便宜的计算机芯片催生了给现代经济带来革命性变化的软件;便宜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也可能会围绕如何产生和使用能源的问题催生一轮创新浪潮。我们只是处于这一进程的早期阶段。
3.新出现的创新可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20世纪初,安装室内自来水管道和输电线的人大概不知道,到20世纪20年代,电力和自来水的普及将使家用洗衣机成为可能。现在,这些正在走向成熟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否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无人驾驶轿车和卡车为例,它们将依赖于人工智能软件、传感器和电池方面的长期研究。在经历了多年的宣传、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和数以百万英里的试驾之后,各种可能性正开始显现。
谷歌的姊妹公司“出行新方式”公司已经在菲尼克斯郊区向市民开放了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包括通用汽车、特斯拉和苹果在内的大公司以及许多较小的竞争对手也有望成功。
同样的逻辑还可应用于医疗保健、仓储和重工业以及无数其他领域,现在正走向成熟的发明可以以我们还无法想象的新方式结合在一起。
4.疫情教会了我们如何远程办公
困在家里可能会带来一些出人意料的经济红利。随着企业和员工学会了如何远程办公,它可以让生活在较为便宜、高薪岗位不多的地方的更多人提高工作效率。它可以让公司在人均办公面积较小的环境下运作,这在经济上意味着创造相同产出所需的资本更少,还可能意味着通勤时间缩短。
即使在疫情消退后,如果只有10%的上班族可以采用远程办公的方式,那也将对美国的经济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但如果你是一个在昂贵市中心有房出租的房东,那也许会是坏消息,但对整体增长前景来说是好消息。
5.就连罗伯特·戈登也更乐观一些!
戈登就是那个写了一本书批评美国近几十年在创新和生产率方面存在不足的作者。现在,身为西北大学经济学家的戈登也多少乐观了一些。他最近说:“我有充分理由预计,21世纪20年代的增长率将高于此前的10年,但不会像1995年至2005年那10年那么快。”
6.?;し⒋葱?/p>
动员起来参加二战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大幅提高经济生产能力,让成百上千万人就业并推动了合成橡胶等无数创新和飞机的批量生产。
同样,冷战也带来了公共投资和创新的浪潮,比如卫星和互联网。
目前的?;芗し⒗嗨频男坌穆?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加速了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的应用。它被用于研发新冠疫苗,这可能对疾病预防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人类进入20年代,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后果的紧迫感日益加深。这种挑战可能会像过去一样鼓舞着人心——对投资和创新产生同样的影响。
7.劳动力市场趋紧也激发了创新
为什么工业革命始于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一种理论认为,由于英国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企业迫切需要用机械取代人力劳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寻找节省人工的途径会带来更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但为什么21世纪20年代的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吃紧?归结起来就是两点:全球经济和人口结构出现巨变,使得未来10年的劳动力将变得更加稀缺。
8.只有一个中国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从孤立走向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其人口为12.8亿,超过经合组织34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11.6亿)。
中国带来的冲击只是一次性的。随着中国从低端制造业转向更尖端的产品,中国的工资水平正在迅速提高。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它应该是一个更渐进的过程。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