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头
一场针对教育焦虑的精准收割
“不懂编程,寸步难行”“玩转英语,学贯中西”“数学奥妙,尽在奥数”“学好钢琴,一鸣惊人”……教育焦虑不止,培训生意不竭,无论什么科目,总有个让你无法抗拒的理由。可时代发展太快,“单科突破”的策略已无法满足家长们“全才速成”的迫切愿望,“全脑开发”概念应运而生。
开发松果体实现蒙眼辨色、训练大脑专注力形成磁场、听脑波音频激活大脑共振、通过手纹检测确定先天遗传特征……早已过时的理论加上似是而非的话术,厂家贴牌的仪器加上花钱办证的“大师”,在一整套的“围猎”之下,家长培养“神童”的梦想被点燃,霎时间似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待挖掘的“最强大脑”。
身为父母,我对这种焦虑感同身受。我们愿承认自己的平凡,却不愿承认孩子“泯然众人”;我们相信万物运行遵循基本规则,却固执地认为孩子潜藏无限可能。
但再焦虑也不能“慌不择路”,甚至变成一茬茬韭菜随时等待被收割。大脑的确神秘,科学家至今都未能完全揭开大脑之谜。但基本共识是:仅凭大脑本身的活动难以形成有效的思维。
我们时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受着外部世界,这些感觉被转化为信息传入大脑后,“点亮”大脑储存的记忆体系,身体感受与记忆内容融合,形成认知。这意味着,撇开感官单纯针对大脑的训练几乎是难以奏效的。至于蒙眼辨色、拍照记忆等更是违背基本原理。
成长和认知都是渐进的过程,思维一步步在生活和学习体验中变得丰盈、清晰、深刻。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难有易,但无法一蹴而就。如果说对大脑的开发意味着像照相机一样去“看”,像扫描仪一样去“读”,像复印机一样去“理解”,像芯片一样去“记忆”,那培养出的究竟是神童还是机器人?
因焦虑而冲动,因冲动而被收割,类似的故事总在上演,但孩子最不该成为其中的牺牲品。相信科学而非灵异,相信努力而非捷径,相信真实而非虚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些远比所谓的“特异功能”更重要。家长们显然应算清这笔账,别让“神童梦”掩盖了理智,别让揠苗助长的心态被人利用。
而职能部门在资质审核、教学活动监管、协助维权等方面,也不妨多些动作,在分析研判基础上鉴别违规培训、整顿市场乱象,及时提示家长防范风险,别让家长独担鉴别伪科学的重任。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热点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