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容量至关重要。但近年来,制造业频频遭遇“招工难”,工人短缺成为不少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软肋。
我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蓝领”稀缺却成为发展的掣肘,原因何在?一方面传统行业中劳动者向新经济市场转移就业进程相对缓慢,供给难以满足企业等需求方在技能水平等方面的“硬性”要求,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等人数不多,新型与高端制造业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新业态经济发展改变了不少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职业成为“香饽饽”,而目前制造业一些岗位从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来说,吸引力相对不高。
解决企业“招工难”、供需矛盾突出问题,需要多方面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从企业方面来说,要让产业工人“留得住”。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企业转变思路,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研发体系,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工人工资收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了解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心理需求,并作出相应改进,如改善工厂工作条件,提倡岗位技能培训教育,满足产业工人合理诉求,拓宽晋升渠道等。
从教育方面来说,要让职业教育路子“走得宽”。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一批职业技术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为相关行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要加强职业技术院校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学教融合发展;要加强对职业技术院校的考核,将其与教师水平、学生培养挂钩,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同时引导年轻人积极投身社会建设,让他们走入院校能够学有所获,走向社会能够学有所用。
从思想观念来说,需要加深对产业工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技能高超的产业工人,航母、卫星、飞机、火箭也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各方要营造尊重产业工人的社会氛围,提高产业工人待遇和地位——强大的工业是国家的脊梁,产业工人是工业强大的中坚力量。
从政策层面来说,要让相关保障措施“靠得住”。要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如加强面向产业工人的就业信息推送和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咨询服务,打破“信息壁垒”;对改善产业工人工作和居住环境、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适当资金支持等。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热点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