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作为“新零售”赋能的“6·18”,今年其被赋予了对冲疫情影响、拉动消费和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等重要价值。为进一步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消费者“新零售”体验的真切反馈,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6月1日至6月20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消费维权反映的主要问题外,“6·18”槽点背后的五大苗头更值得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警惕。
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6·18”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6488460条,日均信息量32万余条。监测期内,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1232056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8.99%。直播带货、价格竞争、短信骚扰、红包活动、假冒伪劣等成为消费维权反映的主要问题。
中消协表示,本次监测期内,尽管监测到的“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仅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8.99%,但综合分析监测期内网络舆情集中“吐槽”的问题和典型案例可以发现,槽点背后的问题苗头值得警惕。
中消协提醒,火爆的直播带货营销场景中,平台责任意识、品质意识缺失的现象值得警惕;以价格引流量的促销竞争中,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与良好感知的做法值得警惕;短信促销的频繁精准轰炸中,消费者“防范意识疲劳”“选择默认侵权”的现象值得警惕;以红包“邀约”消费者互动的“游戏”中,“诚信”与“尊重”元素含量缩水、“消费信心值”被损耗的现象值得警惕;电商多头格局态势下,个别购物APP平台公然出现的霸王条款、“奇葩”规则值得警惕。
通过对“6·18”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分析,中消协建议建立完善网络促销活动中直播带货、促销价格、红包优惠等行为的诚信评价机制,将违法情节严重、污点信息较多的平台、商家、网红等拉入“黑名单”,把规则意识强、消费者客观评价好的网络平台拉进“红榜单”,通过市场监管与消费维权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建议通过平时与特定时间节点相结合、网民投诉与执法监督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网络促销“监控哨”,实现对各种网络消费场景的全面监督监控,对违法违规行为、霸王条款、奇葩规则等坚持露头就打,避免养痈成患。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