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的刘女士,在直播间被“种草”了明星同款的洗眼液。然而,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却发现脏东西并未被洗净,反而眼睛出现不适,就医后,被诊断为黏蛋白缺乏性干眼。专家团队表示,这类洗眼液可能并不能清洁眼睛,反而会增加眼睛感染与患眼部疾病的风险。(10月19日 《中国青年报》)
“种草”,在网络时代已是随处可见。在各个平台上搜索任何一类产品,都能会看到风格各异的各路博主,将其欲“种草”的产品置于掌心,对着屏幕用真诚的语气说着产品功效,有些还会叙述自己的使用感受,每一个眼神都在诉说着“买它”。然而当消费者购买后却发现,产品并不像那些博主说的那么好,甚至有些还会起反作用。从之前的辛巴燕窝造假事件,田园主义营养成分标识不符事件,到这次洗眼液不能“洗眼”事件,可以看到此类事件并非个例。那么究竟为何消费者总是被各路“种草”所坑呢?
首先,是消费者自身的偷懒心理。我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快,做什么都讲求效率,希望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种草”也是如此。在如此繁杂的商品市场上去淘得一样好物,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耗时耗力的,那么在“种草”博主出现后,消费者彻底犯懒了,既然有人为我找好产品,那么我何必要去了解、要去搜寻呢。但往往是因为这种偷懒,让其交了不少“智商税”,花了不少冤枉钱,也没达到最初的目的。
问题还在消费者与“种草”博主之间的关系上。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用户是基于自身需求,会对某一“种草”博主或明星产生追随关系。这些受追捧的博主,有大多数用户所没有的好皮肤、精致化妆技术等。这种情况下,用户为向博主靠近,自然会去购买其推荐的产品,并且是在不做任何其他调查的情况下,是具有盲目性的,增加了踩雷的几率。
其次,“种草”代表的是博主个人感受,不适用于所有人。一些博主进行“种草”,有些虽然是因为广告,是纯粹营销,但是也存在有博主是真心分享真身体验的,但即便如此,这也仅仅是一个人的感受。然而,用户是庞大的,用户在购买相关“种草”产品后,也许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出现,面对同一产品,有的博主将其捧上天,但有的消费者却将其贬得一文不值。
“种草”本是有了好的体验后进行分享的行为,是益于社会的事。然而伴随着商品井喷式出现,广告铺天盖地投放,“种草”也变得陷阱重重。在这种情况下,种草博主需要擦亮眼睛,不被金钱蒙蔽,不被不良产品所骗,要对自己的受众负责。而消费者自己更应对花的每一分钱负责,不能偷懒。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