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广州多了不少崭新的环卫驿站和再生资源回收站。有别于以往垃圾站单一的收集功能,这些“两网融合”的网点设施齐全、功能多元,完全刷新人们对垃圾回收站的认识。
在记者的报道中可以看到,有的网点设有智能回收箱,回收价格一目了然,还可通过摄像头感应自动开门,即使无人值守,居民也可自主办理垃圾分类回收业务。多数网点配有臭氧消毒器和紫外线杀菌灯,垃圾分类容器“洗刷刷”后,可进行杀菌消毒、祛除异味;还有不少网点驿站内配置了沙发、茶几、微波炉、空调等设施,方便环卫工人们落脚休息。
这样的变化可谓是三赢之举:一是美化了市容环境,市民满意。要知道,之前的垃圾站可是让人避之不及;二是垃圾分类与回收一体化,有助于资源回收利用;三是能为周边环卫工人提供休息的地方,体现出城市治理的温度。当然,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第二点,有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
如今的广州,垃圾分类已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广州各区、各街道不断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方式,垃圾分类已成为每位广州市民的好习惯。众所周知,广州垃圾分类的原则很简单,就是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其目的就是通过分类处理来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只有分类,垃圾才可能变废为宝。可要真正变废为宝,离不开资源回收产业化这关键一步。
此前,垃圾分类推进的一个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前端分类与末端处置的规模化,在“能卖拿去卖”这个环节,大多数家庭都是零散卖给周边的收买佬,这种方式于家庭而言是灵活的,可是,对于资源回收企业来说,没有规模效应,末端处理能力不足,也导致资源回收产业很难可持续化发展。
广州在生活垃圾的分类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不仅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破解了垃圾分类中的诸多难题,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应该说,于广州而言,垃圾分类进入了提质增效的阶段,应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尽快建成再生资源从源头分类投放到末端处置完整的全产业链体系。这对企业而言,更加便于获得资源,降低交易成本;对老百姓而言,更加便捷和便利;对整个社会而言,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只有这样,垃圾变宝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快。
环卫驿站功能的变化正是“两网融合”持续推进的具体体现。它是一个小小的窗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垃圾分类带来的美好生活环境的改变,感受城市治理精细化的温度,更可以看到垃圾变宝的大好前景。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