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由于担心孩子“性早熟”“发育提前”而导致骨龄偏大、身高提前停止增长,替孩子产生“未来身高焦虑”。加之,听信网络上对“抑制针”的片面科普,他们甘愿花几十万的价格并冒着“副作用不明确”的风险带孩子打“性抑制针”或“生长激素”,希望为孩子买来一个“不受歧视”的身高。
事实上,真正需要打“性抑制针”和“生长激素”的,只是部分患有“中枢性性早熟”和“矮小症”的儿童,绝大多数人只需要慢慢调整生活作息规律就可以正常成长。可是陷入焦虑中的家长,哪还有多少理智?
有的家长得知医院不建议孩子“打针”后,甚至选择私人机构求门路,“非打不可”;求“针”不得的家长,通过逼孩子吃中药、喝牛奶、每天坚持给孩子拉300下腿等千奇百怪的方式让孩子长高;没有能力支付高昂的“打针”费用的家长,更是陷入深深的自责,认为是自己身高不够,拖累了孩子……不得不说,这种“身高焦虑”真的趋近“疯狂”;而“长高的诱惑”背后,药物滥用带来的风险也被忽略了;家长们更是忘记了,比起打针“催”出的身高,孩子的健康才更重要。
从“身材焦虑”到“身高焦虑”,从“运动内卷”到“增高内卷”,这些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畸形审美愈演愈烈。前有为了瘦腿抽腿筋、为了瘦肚子切胃的年轻女孩,现有为了增高带孩子打针的家长,明明有“针对性锻炼、改善饮食调节作息”等多种缓和而持久的改善方式,但是人们由于过度的焦虑而不自觉的“急于求成”,不惜牺牲金钱和身体健康,很多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同时家长也忘记了,真的存在所谓的“身高歧视”吗?别的孩子170cm,自己的孩子长到155cm,同为正常身高,难道自己的孩子就会受“身高之苦”吗?其实根本没有这样的道理。一些商家为了利益而煽动起身高焦虑,更有机构用所谓的“骨龄测试”来混淆视听,掩盖了“顺其自然”“因人而异”的真理。孩子本来只是呈现出生长中正常的波动状态,却硬生生被“逼”成了病人——他们在最应该快乐成长的年纪,却要在肉体上承受打针时的疼痛,万一出现副作用还可能承受更严重的后果。
与其花钱打针求生长,不如顺其自然保健康;与其焦虑“身高之苦”,不如把握“健康之乐”。追求多元化的时代里,身高绝不是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尺;而健康快乐,才是每一个家长应该为孩子守护的最珍贵的礼物。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