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都把“就业优先”作为新一年工作部署的重中之重,要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这一政策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把就业摆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021年,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这一成果的取得,与政府积极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密不可分;与民营企业等广大市场主体不断改革创新、扩大就业、稳步发展密不可分。
稳就业就是稳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是提升全社会消费能力和企业投资水平的关键,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定的根本。就业保持总体稳定的基本盘,根本在于党中央坚持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为稳就业保就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07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
2021年,面对多重挑战,众多市场主体坚守生产一线,守望相助,优化发展策略,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扩大就业,服务社会。
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这要求我们在宏观政策上坚持就业优先,切实把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优先考虑的方向,推动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让经济增长更多惠及中低收入群体。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特别是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近期央行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等,都对劳动力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
要保障重点人群就业,精准政策靶向。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人,达1076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此外,受国际疫情影响,返回国内就业的海外留学生正在不断增加。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破解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需要通过调整人才结构、改善教育专业设置、转变就业观念等举措共同发力。一方面要开拓岗位、优化供给、强化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在青年职业引导和培训上下功夫,鼓励岗位下沉,加大基层社区岗位开发,让青年到更广阔天地发挥才干。
农民工也是就业重点群体之一。我国有农民工约2.9亿人,他们能否稳定就业,事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对大城市而言,应强化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对基层部门来说,应摸清脱贫人口就业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水平提高了,就业创业的空间就能大起来。
2022年,要正视困难和压力,从市场主体到政策服务,真正确立“就业优先”导向,让更多更有效的就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带动力。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热点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