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这不仅表明乡村旅游在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位置,而且再次加深了人们对乡村旅游如何更新升级的思考。
近年来,在有关政策引导和农民自主探索之下,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开展起来,以地域建筑风格、民俗文化、自然禀赋乃至餐饮特质等为符号的乡村旅游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当前提出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提档升级来巩固乡村旅游已有成绩,让乡村旅游继续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载体。
当然,还应看到乡村旅游中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比较明显、千村一面,缺乏自身特色和个性特质;一些地方的农家乐、民宿村、民俗游、村寨游等主题活动大同小异,缺乏沉浸式体验和必要的文化黏性;一些地方的休闲旅游项目缺乏产业链支撑,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综合经济效益低。
打造更高水平的乡村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亟须在理念、战略、模式等方面继续发力。
在理念上,要注重文化与生态相结合。定居城市的人们之所以在乡野休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浓浓乡土文化的牵引。因此,乡村旅游升级版的打造,要结合本地的人文资源,挖掘独特的文化素材,提高文化品位,彰显地域文化特质。同时,还要保持乡村的原生态,擦亮自然生态和环境优美的绿色招牌。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体验活动,无论是乡村环境还是餐饮住宿,都不能忽略乡村特有的情趣和格调。
在战略上,要注重系统谋划。各地要在地方发展规划中统一谋划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纳入县域规划,并统筹推进乡村道路、停车场、厕所、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链层面,着力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推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林业、渔业、传统手工业等产业联动发展,使其上下游相关产品相互融合、协同配合。同时,还要吸引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现代物流等产业形态进入乡村,激发产生更多的延伸产品和服务。
在模式上,要注重因地制宜。不管在何种时空环境下推动乡村旅游,都必须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比如,靠近大城市、拥有客源优势和交通优势的乡村,可以采取城市依托型模式,开发集疗养、休闲、运动健身等服务于一体的乡村度假式旅游;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淳朴民风和建筑遗迹的乡村,可以采取历史文化依托型模式,重点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文旅品牌;背靠景区的乡村,则可以采取景区依托型模式,利用景区的吸引力为其创造市场资源;具有休闲农业、渔业、林业和果业等产业基础的乡村,可以采取产业依托型模式,开发旅游新业态。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热点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