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记者发现,在众多住宅楼电梯间,雷人雷语的“辣眼”广告层出不穷。这些广告以简单粗暴的台词、夸张的视觉冲击、循环的高频播放“强制洗脑”,引起大量居民不适与反感。(3月17日 新华视点)
随着电梯成为广告营销的新阵地,电梯广告迅速占领民众的日常生活。居民们每次乘坐电梯,就要面对各种电梯广告的“3D”环绕式洗脑,让人猝不及防、避无可避。“复读机”式传播是一方面,一些电梯广告的画面以及内容的“辣眼”程度更是叫人尴尬。比如某品牌“暴汗服”的女模特大喊,“没有XXX,我不脱”;生鲜广告将身材壮硕的男模特“摆上餐桌”,名为“小鲜肉上桌”。更有丰胸、壮阳、医美等广告过于成人化,内容低俗、语言暧昧,实在少儿不宜。
广告营销可以追求创意,但不能毫无底线,沦为低级趣味的产物。作为在公共场合出现的电梯广告,面向的是各个年龄层次的社会大众。因此,电梯广告必须考虑每一个受众群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审美需求,只针对某个群体而忽视其他人的感受显然不可取。更不用说有些电梯广告传播的内容低俗恶劣,只为博眼球,迎合低级趣味,无论它面向哪个群体都不合宜。这类“无下限”的广告污染了公共环境,有违社会公序良俗。
电梯广告作为广告营销的新形式,尚处于“蓬勃生长”时期,面对“辣眼”广告的出现,当务之急是及时“纠偏”。国家法律层面已经形成了针对广告营销的相关规定,例如“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等基本原则适用于一切广告形式,电梯广告虽然是新兴业态,但也依然受到相关法规的约束。另外,由于电梯广告的特殊性,对于它的监管尚未形成明确的责任划分,也还没有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因此,界定权责是规范电梯广告的首要前提,只有在广告主、广告公司与电梯运营方之间明确责任归属,才能对每一个环节起到有效监督,全方位管理电梯广告,推动电梯广告走上“正轨”。但是,无论最终责任归谁,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面向大众的电梯广告应该是积极健康的,而非低级无下限的。
靠洗脑来传播,靠低俗来博眼球,电梯广告的“野蛮生长”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规范电梯广告市场,让电梯广告对每一位广告受众负责,走上“正轨”的电梯广告才能迎来良性发展。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