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3月18日报道,超龄农民工正在逐步告别建筑工地,上海、天津、江苏泰州等地均发文清退超龄农民工,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比如,上海市明确“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工作业”。“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近日引发热议。
建筑工地是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易发区域,安全考量是政策出台主因。上海市住建委2019年研究出台相关文件,就是基于2018年全年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员中,超过60岁的占比达到15%这一现实背景。经过血的教训,从企业用工源头排除安全隐患,不难理解。
清退令之所以被质疑政策“不下凡”,主要是考虑到超龄农民工做苦力往往是现实所迫,“唯一的收入来源没有了才是最大的危机”,颇有些“两害取其轻”的意味。然而,“清退超龄农民工”不等于“超60岁一律禁止雇佣”,而是禁止“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影响身体健康以及危险性、风险性高的特殊工作”,保洁、保安、仓管等辅助性岗位却不受影响。仔细看看各地对各类情况作出的细致规定,就会发现“一刀切”相关说法有断章取义、撩拨公众情绪之嫌。真正的问题是,辅助性岗位对超龄农民工的就业吸纳作用有限,离开建筑行业,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实现再就业有困难。
安全和生计并非天然对立。短期来看,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超龄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合规用工政策的平稳过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亿8560万人,平均年龄为41.4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6.4%,这一比例连年提高。正视超龄农民工面临的经济窘境,加大培训供给、提高培训质量,才能为他们解决生计之忧。
长远看,还要解除超龄农民工的养老远虑。回顾我国城镇化进程,第一代农民工超龄化与农民养老问题一脉相承,他们不是闲不住,而是不敢闲。基本养老保险相对固定性与农民工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企业甚至农民工自身购买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人社部养老保险司有关负责人曾介绍,基本养老保险未参保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面对农民工养老困局,一方面要改变他们单纯依赖家庭的传统养老观念,提高他们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养老保险异地转移,实现“钱随人走”,减轻企业和农民工负担,使更多农民工获得高水平养老保障。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