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消费现象:花钱雇人来监督自己。这种服务的购买者,大多都是“拖延症患者”。此前有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青年学生有拖延习惯。那么为什么会拖延呢,依靠此种外力因素花钱请人来管自己真的有用吗?
笔者了解到,此类服务多为花钱请商家定时定点通过微信打电话等方式来提醒自己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任务等,除了此类雇人监督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自律打卡日历、APP等,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或许会有一些用处,但外力因素下的督促终究比不了内在驱动力,与其花钱请人管自己,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拖延的本质原因,是对完成任务未来得到奖励的兴趣,不如对当下休闲立刻感到舒适的兴趣多。“奖励”这件事存在延迟折扣:嘴馋时现在就能吃到的一块棉花糖,可能比十分钟后的两块还有吸引力;劳累时现在就能躺下的宿舍小床,比奋斗二十年换的两百平米更真实;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倾向于赋予将来的获益更小的权重,就算我们知道现在就去学习,过一段时间就能获得成果奖励的快乐,但这个“一段时间”让奖励打了折,在当下,瘫一会的快乐还是更吸引我们。
为了当下的舒适,我们拖延着不去争取未来的奖励,一件件拖下去,就形成了拖延症;而另一方面,当我们认为自己就是“拖延症末期”的时候,这个标签就很难撕下来了,我们会自怨自艾“为什么我这么拖延”,但在行为上,我们仍然选择“放弃治疗”,继续拖延。
如果你也认为自己是“拖延症末期,没恒心的懒人”,那在聊高效学习的办法前,你得先学会这件事:停止对自己使用“拖延症”的标签。然后,怎样才能让天平倾向未来那一端,放弃对当下瘫着的兴趣,去学习、追求未来的成果呢?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出发:让“未来”变短一点;让奖励更重一点。未来越短,折扣越小。也就是说,将目标拆分,让目标具体化,离现在更近一点。研究拖延心理学的专家说,具体的目标是对抗拖延强有力的武器。而“让奖励更重”,则是设置奖励,提升完成每个小目标时的满足感。我们可能常常对自己说“拖延不行”“这样不好”“再这样拖下去我就罚自己不准看剧”,试图通过各种惩罚来刺激自己学习。然而,惩罚虽然可以在消减某种行为上快速见效,但在驱动我们做出行为(比如高效学习)上就收效不佳了,这时候还是要靠奖励的作用。
笔者认为,拖不拖延关键还是在个人,只要能够让自己足够自律,就能做到不拖延,诚然自律很难,但是坚持很酷。走出舒适区,克服拖延症,收获高级自律人生。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