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省区市纷纷公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北京商报记者对31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中仅八地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且这八地均地处内陆,沿海经济大省相对而言则不算理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八地财政收入的正增长一方面在于低基数,另一方面在于其经济结构相对而言更加适应疫情下的经济环境。同时,沿海各地的外向型经济也使其在疫情影响中较长的产业链运行不畅。目前,已有多地预期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低于5%,这显示出多地对于2023年经济恢复的巨大信心。
资源大省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万亿元的背后,除了经济大省在规模上的支撑,也有多个省份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的发力。根据梳理,31个省区市中,有八地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有四地的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分别为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3453.89亿元、2824.4亿元、3311.58亿元、1889.17亿元,增速分别为21.8%、20.2%、19.3%、14.9%。
同时,江西、安徽、四川、青海四地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实现了正增长,但增幅均低于5%,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948.3亿元、3589.1亿元、4882.2亿元、329.1亿元,增速则分别为4.8%、2.6%、2.3%、0.1%。
可以发现,前述八地均地处内陆,且较少被称作“经济大省”,为何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些省份仍能实现正增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基数低,另一个是经济结构的影响。“一方面,基数较小的城市要实现增长相比基数大的城市更为容易。”盘和林表示,“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在疫情下受影响比较严重,而这几个省份经济结构上一二次产业比较多,相对而言更能适应疫情中的经济环境?!?/p>
以增速达到14.9%的新疆为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预算报告》中说明,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产量大幅增加带动收入增长。
经济大省
在正增长之外,未实现增长的各个省区市也值得关注。根据梳理,湖北、宁夏这两地财政收入规模与2021年决算数大致相当,即大致为零增长。其余21个省区市则均为负增长。
例如,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08.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2021年同口径(以下简称“同口径”)增长3.9%,按自然口径计算(以下简称“自然口径”)下降2.1%。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79.7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0.6%,自然口径下降5.8%。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39.38亿元,同口径增长5.5%,自然口径下降2.7%。
盘和林分析,多个沿海经济大省财政收入负增长与八地正增长的原因相似,一方面是基数高,继续实现增长压力高难度大,同时,第三产业比重大也是其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在2022年GDP排名前五名的城市中,沿海的上海、广州、深圳三城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60%。其中,深圳第三产业占比达61.62%、广州第三产业占比为71.5%、上海第三产业占比达74.12%。
“此外,外向型经济发达也是2022年沿海各地财政收入未能实现增长的一个原因?!迸毯土纸樯?,“外向型经济的省市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产业链链条也比较长,在疫情影响下,产业链运行受阻,链条上的企业经营活动都难以进行,没有营业额,自然也就影响了当地的财政收入?!?/p>
“2022年内地各省区市的财政收入让其竞争力均有所显现?!辈普康谌炱笠的诓靠刂票曜嘉被嶙裳摇⒅泄嗣翊笱Х⒄怪泄揖醚芯恐行募嬷把芯吭惫鼐娓嫠弑本┥瘫钦?,“这也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必要性的体现?!?/p>
不低于5%
着眼于2023年,已有26地预期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低于5%。其中,上海市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28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5.5%;湖北省预计2023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9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述,2022年仅有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四地的财政收入增速不低于5%。因而,26地的预期显示出对于2023年经济恢复的巨大信心。不过,与此同时,各地所面临的经济环境风险与机遇并存。
例如,上海市政府在《预算报告》中指出,从财政运行面临的宏观形势看,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受俄乌冲突和世纪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出现逆全球化,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对财政收入传导效应逐渐加大,给财政平稳运行带来较大压力。河南也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且税收收入增长存在挑战,预计2023年减税降费政策力度不会降低,将带来财政收入减收。
但另一方面,盘和林介绍,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整,市场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纳税主体和税源数量随之增加,财政收入也将同步增长。
“一时之进退,不足为万事之表,我们对沿海经济大省、对全国经济的未来都抱有信心。”关晶奇表示。(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