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服务区充电桩保有量虽然已达到10836个,但是“十一”假期仍是“一桩难求”。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堵车不敢开空调……“十一”假期期间,新能源汽车因充电问题频频上热搜。对此专家表示,一方面应增加充电桩建设,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建而不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但充电难问题仍困扰广大新能源车主。(10月11日工人日报)
理性来说,高速服务区充电桩“一桩难求”,或许只是“十一”假期的特殊产物,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扎堆“黄金周”长途出游,因而出现了充电服务供需的矛盾。从这个角度来看,增加高速服务区充电服务设施的配套,显然比较急迫。
不过,要解决好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的难题,似乎很难依靠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做加法来满足。从目前的充电技术来看,由于还没有出现足够快的充电技术,无法像传统汽车加油一样实现即加即走,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还没有找到成熟且富有效率的能源补充方式,这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短板。
新能源的动力补充,在日常短距离出行中,可以通过停放充电的方式来弥补。然而,一旦跑长途,充电效率低的短板便凸显出来,不仅充电耗时长会降低需求满足的效率,而且由于充电轮候时间过长,还会大幅度提高车辆占用空间的需求。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占比还很低,如果像传统汽车一样普及,以现有的充电技术与服务模式,显然现有高速服务区的设计是难以承载的。
可见,“一桩难求”击中了新能源汽车“难跑远”的软肋,给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进一步应用提了个醒。
诚然,充电桩的普及程度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步伐,但充电服务方式的变革则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特别是电池储能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充电后的里程越来越长,从围着家门口转,到跨区域通行成了可能,在此背景下,推动解决“难跑远”充电服务的软肋,便具有了更现实的应用基础,而这难题一旦解决好了,必将会带动新能源汽车更大的消费热潮。
解决好新能源汽车“难跑远”的软肋,当然需要持续推进充电桩配套建设,增加数量、提高密度,提升充电服务的便利性,但更关键还是推动技术升级与服务模式创新,如研发强充快充技术、换电池模式等,都是可行的方向,重点是如何引导和激励市场加速配套,让更富效率的服务与新能源汽车车轮一路相随。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互联快报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上甲期货社区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慢友帮资讯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