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柳州8月24日电 题:广西八旬老农自研杂交水稻 多年“笨方法”终见曙光
作者 陈圆媛 汤晓逵 罗红高
“一直没浇水,生长得还很好,抗旱性不错。”近日一大早,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沙埔镇下青石屯,80岁的村民刘庆辉神情专注地查看花圃里种的几株水稻。早晚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是刘庆辉每天的“必修课”。
(资料图)
刘庆辉是一名常年在地里劳作的普通农民,身材精瘦,皮肤黝黑。但他却有个梦想——自主研究杂交水稻育种,他已在这个领域坚持了25年。
1976年,袁隆平团队在广西博白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刘庆辉积极报名参加。他开始接触更为全面的杂交稻培育知识,并掌握一套杂交水稻培育的技术。
而自主研究杂交水稻育种的梦想,来自于村民一句玩笑话。1998年,在家务农的刘庆辉因新购的稻种没有发芽,找到种子公司赔偿无果。村民调侃他:“你不是学过研发种子吗?自己培育不求人啊!”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刘庆辉的心,不服气的他决定自己培育稻种。“如果研发成功,可以给子孙后代留下好吃的大米,也不浪费之前学习到的东西。”刘庆辉说道。
此后,刘庆辉立马拿2.3亩水田做实验田,并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前往广西象州、融水、博白等地挑选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稻种进行杂交。
图为刘庆辉正在实验田内查看水稻长势。汤晓逵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杂交好的稻种一直长势良好,但丰收前却突然患病,试验田“全军覆没”。刘庆辉不得不一把火将试验田内的稻种烧毁。
此后,刘庆辉开始稳扎稳打,而他的研究方法却“很笨”,就是反复不断地观察。他每天都会深入田间地头,记录分析禾苗长势、气温情况和水土情况等。
水稻成熟时,刘庆辉就会叫上儿子、亲戚一寸寸将金黄色的稻穗割下。“人工收割的方式能把水稻的耗损控制在最小范围,更好地核实育种稻谷的重量。”刘庆辉表示,家人十分支持自己的研究,家里6亩水稻,其中有2亩用于“捣腾”。
经过多次失败,近四年的培育,以白壳油占和粤香占为杂交育种的优质稻“柳沙油占202”培育成功,于2002年6月获得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刘庆辉的名字在证书上排在首位。
如今,刘庆辉仍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他又把精力投入到新的优质稻种培育中。近期,新品种的水稻迎来丰收,预估亩产900多斤。80岁的刘庆辉拄着拐杖来到了实验田,坐在田埂上看着儿子刘名勇和村民收割稻谷。
“我想要的水稻品种,一是产量高,二是病虫少,三是口感好。”刘庆辉说:“我余生的愿望就是为子孙后代育成更好的本地杂交稻品种,让他们的稻田增产增收。”(完)
关键词: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tp钱包官网下载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手机测评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成报网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