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听店员说不到28克,后来一称只有26.5克,一算每克黄金售价居然达到了742元。”近日,有消费者向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反映,自己在中国黄金某门店购买的“一口价黄金饰品”未标注黄金克重,店员称重后只报了一个“大概克重”。消费者购买后才意识到克重不符,感觉上当。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记者调查发现,“一口价”不标克重的猫腻,在很多金店都是这么干的,有的就算标了,也会有意模糊或者隐藏。
有消费者称“一口价黄金”按克计算每克高达千元。
(相关资料图)
要较真的话,“一口价”和按克售卖的黄金首饰是两种销售形式:前者按件销售,不论克重直接标价出售;后者按克销售,称多少、卖多少,但是会收取加工费。有点像,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的区别。
其实两种销售形式,背后是两种销售策略。“一口价”黄金首饰往往比较重设计,款式新颖好看些,盈利点是黄金本身价值之外的品牌溢出、设计加工等附加值。按克售卖的黄金首饰,主打实惠,回收换购也比较方便,流通性更好,盈利点是金价公开透明、消费者买得放心安心。
既然瞄准的是两种消费需求,就很难说哪个划算、哪个不划算。市场上多一种选择,不是坏事儿。坏就坏在,有意混淆两者,把按件计价的首饰,卖给想买按克购买的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知情权,导致事后扯皮,带来消费纠纷。
怪消费者看不清前,得问问:店员说清了吗?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的相关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无论黄金饰品按克销售还是按件销售,销售人员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时,应当主动详细告知相关内容,按规定对所售商品进行明码标价,对消费者履行主动告知义务,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
不仅如此,买过黄金的消费者,一定被“精品黄金”、“3D硬金”“22K”“18K”“999”“5G黄金”等等概念搞晕头过,再加上“零元换购”“以旧换新”“损耗费”“工艺费”等等各种套路混淆,很多普通消费者往往是进店前信心满满、进店后稀里糊涂。这种时候,店员多说一句、少说一句,学问就大了。消费侵权的隐患,也是在这个时候埋下的。
黄金火了——今年很多人都有这个印象。“一次套现近300万元”“中国大妈再次出手”“金店付款大排长龙”“年轻人热衷存金豆”之类的话题,不断刺激着人们的买金欲。这种背景下,很多人买黄金是看中了投资属性,这个时候销售“一口价”黄金首饰不尽告知义务,很难说不是有意为之。并且,随着线上直播的热潮兴起,黄金珠宝首饰销售的“一口金”模式乱象,在线上购物渠道也十分常见。
一个成熟健全的消费环境,应该是可以放心买、放心卖的地方,不能总是要求消费者每次消费前,都拿出复习赶考的劲头做功课,变成半个行家。长此以往,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非常不利,买卖双方都吃亏。所以,大火的黄金销售中,“金斤计较”的工作,商家要做在前头,监管部门要真查真管。
关键词: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手机测评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热点网 |焦点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