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 张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2022年以来,共享单车涨价已成为行业内普遍的趋势。昔日0.5元甚至免费骑行的共享单车,在部分城市已经涨价至1小时6.5元。共享单车企业为何不怕涨价失去消费者?
张欣
共享单车的涨价与企业发展经历与策略有关。与网约车、共享充电宝等相似,共享单车自2015年迎着共享经济的风口“起飞”后,经历了企业快速布局、“烧钱”抢占市场、数十家企业混战、行业洗牌重塑……在这个过程中,多数企业由于产品策略或供给不匹配市场等原因被淘汰,最终只留下几家企业,市场格局已经相对稳定。这些企业在抢市场时大笔投入而没有真正盈利。如据哈啰出行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收购摩拜单车的美团,其2022年共享单车业务与社区生鲜所在的新业务板块经营亏损高达284亿元。如今市场格局、市场运行已较为稳定,用户需求、粘性也已经形成。提高收费覆盖之前成本或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对共享单车可谓“又爱又恨”。2022年以来,不管是采用套餐骑行还是单次骑行的方式,共享单车的价格确实在不断上涨,不少消费者抱怨价格甚至已超过地铁、公交。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大部分消费者继续使用的选择。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北京市共享单车骑行量已达8.67亿人次,日均骑行量294.40万人次,同比增长10.91%。这是因为共享单车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使用共享单车就需要走路或打车,意味着要在时间或金钱方面承担更大的成本。因此,在“最后一公里”这一特殊场景下,其他选择难以切分共享单车的蛋糕。在涨价幅度方面,共享单车企业或已经过内部周密的成本收益测算,让涨价幅度在消费者整体可接受范围内,以提高企业整体收益。
那么,涨价是否是共享单车企业的唯一出路?笔者认为,共享单车企业还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下功夫,涨价不是唯一选择。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按月包骑等多样化的产品套餐吸引更稳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无人驾驶技术快速发展,商业化日臻成熟,在形成对共享单车竞争的同时,也提示共享单车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是否可能参与到无人驾驶产业的孵化中,以扩大多元化的盈利方向,是值得共享单车企业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
新闻发布平台 |科极网 |环球周刊网 |中国创投网 |教体产业网 |中国商界网 |万能百科 |薄荷网 |资讯_时尚网 |连州财经网 |剧情啦 |5元服装包邮 |中华网河南 |网购省钱平台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装修网 |励普网校 |九十三度白茶网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启哈号 |速挖投诉平台 |深度财经网 |深圳热线 |财报网 |财报网 |财报网 |咕噜财经 |太原热线 |电路维修 |防水补漏 |水管维修 |墙面翻修 |旧房维修 |参考经济网 |中原网视台 |财经产业网 |全球经济网 |消费导报网 |外贸网 |重播网 |国际财经网 |星岛中文网 |手机测评 |品牌推广 |名律网 |项目大全 |整形资讯 |整形新闻 |美丽网 |佳人网 |税法网 |法务网 |法律服务 |法律咨询 |成报网 |媒体采购网 |聚焦网 |参考网 |热点网
亚洲资本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